Chrysostom, John 屈梭多模(約347407

很可能是自使徒時代之後初期教會最偉大的傳道者,享有「金口」(Chrysostom)之譽。他是君士坦丁堡的主教,曾在安提阿城最偉大的異教學者利巴紐(Libanius, 31493)門下受業,亦跟該城安提阿學派(Antiochene School141,Antiochene School)之領袖,大數的戴阿多若(Diodore of Tarsus362,Diodore of Tarsus)修習神學。一生著作極豐,留存下來的亦繁。

 

生平

屈梭多模的父親叫塞君特(Secundus),是個出色的敘利亞軍官;在屈梭多模年幼的時候就去世,由他母親安富莎(Anthusa)撫養成人。安富莎是四世紀著名的慈母,與奧古斯丁的母親摩尼加(Monica)齊名。她喪夫時只有二十歲,雖有多人追逐裙下,卻立志獨力教養她的獨子成才。

年輕時期的屈梭多模有許多屬靈的摰友,對他影響巨大。首要者自然是他敬虔的母親;此外,他與麥勒丟主教(Meletius),過修道生活的巴西流〔Basil,不是該撒利亞的巴西流(Basil of Caesarea)〕過從甚密;加上他用心研讀聖經,使他雖然處身最優良的異教學術訓練,又因業律師而收入極豐,仍然沒有沖淡他敬虔的心志。

麥勒丟看出此人巨大的潛質,要他參與教會的工作,故受洗後便按立他為教會的讀經員(Missa Catechumenorum)。

381年開始,屈梭多模便出來傳道。在37581年間(或3816),他完成六卷的《論牧職》,是採取與巴西流對話的形式來寫的;他認為教會最尊貴的職分就是牧養,需要全人的投入。他不認為牧職有主教與一般牧師之分,二者均需愛基督、愛人,和以聖經為屬靈的武器,又認為保羅是最高的榜樣。傳道的惟一目標就是討神的喜歡,不是討人的喜歡。他說,一個傳道者應有尊嚴、謙卑、權柄、合群、公正、禮貌、獨立、力量和溫柔,更應專注於使基督得榮耀,使教會得好處。

屈梭多模的母親離世後,他立刻參加安提阿南部山區一個修道團體,在那裡過了六個年頭甜蜜的靈交生活。從他留下的作品,修道生活顯然不像常人以為的沉悶死板,也不是完全遁世的。他就是在這段修道院的時間(37481),寫下著名的修道和獨身的書籍。

安提阿教會深受異端和分裂之苦,長達八十五年(330415),教友分成三派,麥勒丟派跟隨尼西亞信經(Nicene Creed850,Nicene Creed);亞流派(Arianism156,Arianism)在保尼流(Paulinus)帶領下,得到羅馬皇帝華倫斯(Valens)的支持;而歐大悌派(Eustathians)則與亞他那修(Athanasius166,Athanasius)較接近。教宗大馬色為了幫助保尼流,曾多次放逐麥勒丟。他死後,夫拉維亞(Flavian)繼任,屈梭多模致力使他與亞歷山太和羅馬修睦,到415年,三派終於和好,使教會再歸統一。

屈梭多模被選作君士坦丁堡主教(398),可以說是違反他的志願。官方主意既定,便派出一支軍隊把他護送離城,令會眾及他無從反對。君士坦丁堡城是羅馬帝國東部的首都,教會第二次大公會議(Ecumenical Council397,Ecumenical Council)即在此城舉行;又因此會議是尼西亞正統大勝亞流,君士坦丁堡主教的地位就與羅馬主教的地位一樣重要了。屈梭多模傑出的講道贏得上至君王、下至布衣的讚賞。

屈梭多模對罪惡的斥責固然為他贏得稱讚,也為他樹立許多敵人,特別是那些敗壞的教士。他的聲譽日隆,這樣便招致皇后優多迦(Eudoxia)的嫉妒,她惱恨屈梭多模的影響力愈來愈廣,和對罪惡絕不妥協的態度,終於優多迦成了屈梭多模晚年致命的敵人。

 

屈梭多模的作品及神學思想

屈梭多模是希臘教父中寫作最勤的一位,蘇達斯(Suidas)誇張地說只有神才能盡悉他的著作。他的作品一共分為五大類︰1.有關道德及修道的;2.約六百篇講道辭及釋經;3.為節日或特別聚會而講的講章;4.書信;5.禮儀。

他最重要亦是歷久常新的作品就是講道集和釋經,二者不能分開。他的講道是釋經講道,而他的釋經亦是講道式,和非常實用的。較齊全的釋經只有以賽亞書前八章和加拉太書;講道式的釋經則有創世記、詩篇、馬太福音、約翰福音、使徒行傳、保羅書信和希伯來書。專題式的講道題目包括教會節期、使徒與殉道士、反異端、反猶太人、反亞流,以及二十一篇論雕像的講章。在那個時代,把整篇講章寫下來才講的人極少,他好些講章都是這樣寫成,其他則由速記員記下。

屈梭多模的神學及釋經,均屬於安提阿學派141,Antiochene School 安提阿學派,也許還是這學派最優秀的代表呢。儘管後來安提阿學派因與涅斯多留(Nestorius840,Nestorius)有瓜葛而被定罪,就算這個判決是合理(許多史家卻懷疑),它與屈梭多模都沒有關係,他的興趣不在教義的建立,只在教導信徒過聖潔的生活。再者,他對精細的思想爭辯不感興趣,他廣闊的心胸和平衡的思想,不可能走上異端之路。

亞歷山太學派(Alexandrian School115,Alexandrian School)由俄利根創立,維護聖經是由神啟示,因此是具有權柄的;他們認為人要盡一切努力來明白聖經要講的是什麼,因此為日後的聖經與科學的對話,和聖經批判學(Biblical Criticism213,Biblical Criticism)鋪了路;但另一方面,他們亦重視寓意釋經法(參釋經學,Hermeneutics556,Hermeneutics)。安提阿學派是由屈梭多模的老師,大數的戴阿多若創立,同樣承認聖經為啟示,具有權柄,但他們重視聖經的文法及歷史的意義,認為這些意義便足以教導和建立信徒。

屈梭多模承認寓意法釋經是合法的,自己卻很少用,他本於自己雄辯的口才,對聖經精深的認識,以及躬身力行的道德勇氣,再加上豐富的常識和實用的智慧,他的釋經就顯得自然而具說服力,是古教父釋經的最優秀作品,與現代釋經書(即所謂文法歷史釋經)沒有什麼不同,他作品的永恆價值正在這裡。古教父很多時候完全沒有對寓意釋經(即靈意解經法)加上任何限制,有時使現代人讀了不能接受;重視聖經作者的心理情況、歷史處境,以及信息重心的屈梭多模,就是不借重寓意釋經,亦能把聖經豐富的屬靈意思帶出來,使每一代人都得益。

我們可能用讀近代釋經書的角度來評價屈梭多模的釋經及證道集,他的對象永遠都是教會的信徒,不是專家學者,因此他極少處理文法的問題(若有的話,那是很寶貴的,因為希臘語是他的母語),或艱深的教義問題(如羅馬書和加拉太書);他只關心一件事,就是怎樣使信徒明白聖經,並且靈命可以成長。他最優秀的釋經講道是保羅書信(包括希伯來書),特別是哥林多前後書(均是關於教會體制及教牧操守的)。馬太福音八十篇講道集是他在安提阿時期寫的,非常出色。阿奎那曾說,他寧願擁有它們,也不要做全巴黎眾大師之首。五十五篇論使徒行傳的講道集,則是在君士坦丁堡講的,裡面為我們記載了當時該城的風俗習慣,是各著作中最少修飾的,原因很可能是主教任務繁多,他能靜心思考寫作的時間也大受限制了。伊拉斯姆把它們譯成拉丁文,曾懷疑它們是否出於屈梭多模。希伯來書的講章是他死後才從友人的筆記整理出版的,水準參差,文句亦多有不通順的毛病。

說到神學思想,要給屈梭多模從眾多著作中整理出一個系統,可不是容易的事。他不像尼西亞教父那種系統的思想家,他一直是務實的傳道者,因此儘管是活在基督教思想大盛的期間,一生卻鮮有捲入教義的爭辯,他的精神全是放在教導信徒過聖潔的生活上。

在人類學(Anthropology136,Anthropology)上,他堅持人是有自由意志(Will1234,Will)的,這個自由必須用來發展、追求性格的完美;他相信人的自由抉擇與神的恩典是人能得救的主因,我們卻不能本乎此而說他是半伯拉糾主義者(Semi-Pelagian1069,Semi-Pelagianism;如P. Schaff),他沒興趣探究二者在得救事情上各占什麼比重,只知道人有當盡的本分。對奧古斯丁式及加爾文(Calvin249,Calvin, John 加爾文)式的雙重預定論(Double Predestination380,Double Predestination)、人性敗壞論、原罪(Sin1083,Sin),及無可抗拒的恩典(Grace519,Grace),他都無暇顧及。他說,神預定的,就是人要成為聖潔,基督是為萬人死,祂願意、也能夠拯救萬人,卻一定要人願意回應祂的呼召才成。神已預備人承受恩典的工具,人若至終受罰,皆因人犯罪,不是神老早預定的。人的意志就算受罪的破壞,仍能聽見及回應神的呼召。基督成就的救贖是完全的,但這不等於說人得救後就不需要努力行善,而人的行善力量也是出於神的預備。我們讀古代的作品,常有各持己見、互走極端的感覺,像奧古斯丁與半伯拉糾主義者的爭辯;但在屈梭多模的作品內,這種各趨極端的感覺被一種中庸之道代替了。在教會被分裂成為天主教、基督教與更正教的教義上,屈梭多模對此等教義的解釋也相當寬宏,可以有空間容納不同的著重點。引起分裂的教義〔如聖靈之所出、聖餐(Eucharist423,Eucharist)、洗禮(Baptism182,Baptism)等〕,本來並不是定得如此精細的,許多排外的因素也是多次神學爭辯之後才加上去的結果。若按當時政治及文化的情勢來看,日後的爭辯以至分裂,也許是頗自然的事,我們也不能說教會若按屈梭多模寬大的心來處理教義的問題,教會就可以避免分裂的厄運;但同樣地,引用屈梭多模以牧者心腸來講解聖經的作品,去支持或反對聖餐之變質說(Transubstantiation1175,Transubstantiation)或合質說(Consubstantiation312,Consubstantiation),也是無意義的。

他看馬利亞(Mary772,Mary)只是一個人,日後崇拜馬利亞的思想,如無罪升天、終身童貞等,都是屈梭多模所不認識的。他認為迦拿婚筵的馬利亞,是太急想她兒子行神蹟,以致被耶穌拒絕。屈梭多模亦沒有稱馬利亞為「神之母」(theotokos)。

至於教宗(Papacy899,Papacy)的問題,他承認羅馬主教是由彼得而來,有較高的權柄,因此在他被提阿非羅不義地定罪後,曾向羅馬主教求助。不過屈梭多模從不認為教宗是無誤的,因此教廷的權柄亦不能與神等同。事實上,他了解的使徒統緒(Apostolic Succession155,Apostolic Succession)很可能也不是單元的、直線的,因為他亦稱安提阿主教是從彼得而來;再者,他認為使徒中,彼得與保羅是同地位的(參他寫給依諾森一世的信)。

最後,屈梭多模對聖經的態度,與改教者十分相近。他不僅稱聖經是神的啟示,是教會最高的信仰標準,自己亦一生勤讀,不絕教導。更特別的是,他認為每一個基督徒均應努力閱讀,認為他們雖然需要教導,自己的修讀是沒有人能代替的;人若勤習聖經之道,就不會縱慾,是奔向成聖的道路了。